原名掃羅,又名保羅。他從小就接受最嚴謹的猶太律法教育,在著名法利賽學者門下接受訓練,對舊約聖經有極深入的了解。
長大後,掃羅在耶路撒冷逼迫基督徒。當第一位殉道者司提反被眾人用石頭打死時,掃羅就在旁邊觀看,並替打死司提反的人看守衣服。當時掃羅對這件事的反應是:「喜悅」。 掃羅變本加厲地殘害教會,將基督徒下在監裡。他甚至從耶路撒冷前往大馬色去追捕基督徒。結果在半路上,掃羅遇見了耶穌!一陣大光與天上來的聲音,改變了掃羅的後半生。掃羅從此不知道別的,只知道耶穌基督並祂釘十字架。一個殘害教會的人,變成建立教會的人。 掃羅後來改名保羅,他不是耶穌在世時所揀選的十二使徒,卻是耶穌復活後所揀選的使徒。保羅三次旅行佈道,將福音傳給非猶太族群,建立了腓立比、庇哩亞、帖撒羅尼迦、哥林多等地的教會;福音開始傳入歐洲。他寫給眾教會的書信有十三卷被收錄在新約聖經中,稱為保羅書信。他為了傳福音下過監牢,又被鞭打、被棍打、被石頭打,勞碌困苦、又飢又渴、赤身露體,然而他從未放棄。 傳說在主後67年,保羅在羅馬被尼祿皇帝斬首,殉道而死。 |
原本是漁夫。聽見耶穌呼召:「來跟從我。」立刻放下一切,大發熱心跟隨主。
彼得原本性情急躁、直爽,用自己的方式做門徒。耶穌曾預言彼得將會三次不認耶穌,彼得不信。結果當這件事發生後,他懊悔不已,心灰意冷回去捕魚。但,耶穌復活後向門徒顯現,三次問彼得:「你愛我比這些更深嗎?……你愛我嗎?……你愛我嗎?……你餵養我的小羊。」從此,血氣方剛的彼得生命全然更新,成為主重用的使徒,被稱為教會的柱石之一。 彼得的餘生都在為耶穌作見證、傳福音,走遍各城各鄉、醫病、行神蹟。他多次被聖靈充滿,甚至曾經一講道就感動三千人歸主。彼得服事的對象原本只有猶大本國子民,但上帝光照他:「上帝所潔淨的,你不可當作俗物。」他因此走向外邦傳福音,足跡遍及撒瑪利亞、猶大全地。 曾因害怕、三次不認耶穌的彼得,在見到主耶穌死而復活的真體後,雖然多次被捕入獄、屢遭迫害,仍剛強壯膽傳講耶穌。最後,因自認不配與主耶穌同樣死法,而要求羅馬政府把他倒釘十字架,殉道而死。 |
漁夫。西庇太的兒子,雅各的弟弟。原本和安得烈都是施洗約翰的門徒,因為聽見施洗約翰說的話,立刻跟隨了耶穌。
約翰原本脾氣暴躁、性子剛烈,和哥哥雅各被耶穌稱為「雷子」。曾經撒瑪利亞村莊的人不接待他們,兄弟倆就說:「主啊,你要我們吩咐火從天上降下來燒滅他們嗎?」因此被耶穌責備。個性火爆、缺乏愛心的約翰,在跟隨耶穌的過程中,親眼看見耶穌的生命、被主的愛不斷地感化調整。耶穌被釘十字架時,甚至囑咐約翰照顧自己肉身的母親馬利亞 耶穌升天後,約翰和彼得經常結伴服事:醫治聖殿美門口的瘸子、使撒瑪利亞教會領受聖靈、被保羅稱為初代教會的柱石。約翰深刻經歷到耶穌的愛,一生都極其努力活出耶穌的樣式,堅固並鼓勵眾教會。約翰後來曾被放逐到偏僻的拔摩海島,是十二使徒中唯一沒有殉道而死的人。 「雷子」約翰後來被稱為「愛」的使徒,在聖靈感動下,寫出聖經中的五卷書——《約翰福音》、《約翰壹、貳、参書》以及《啟示錄》。 |
漁夫,西庇太的兒子,約翰的大哥。雅各、約翰、彼得、安得烈四個人是一起從事捕魚的夥伴,
雅各與約翰性情火爆,曾被耶穌取名「半尼其」(雷子的意思)。有一次,因為撒瑪利亞村莊不肯接待耶穌,兄弟倆就說:「主啊,你要我們吩咐火從天上降下來燒滅他們嗎?」結果耶穌轉身責備他們:「人子來不是要滅人的性命,是要救人的性命。」 雅各與約翰與主很親近。耶穌登山變相時,只有他們兄弟和彼得在場。耶穌在客西馬尼園禱告時,也是他們三人隨行。他們本性猛直暴烈,但經過耶穌不斷地磨練他們,以及長期浸潤在主愛裏,生命有極大翻轉。 雅各做為門徒,在眾教會中很受敬重。他是十二使徒中第一位殉道者,使徒行傳記載,主後42年雅各遭希律王下令殺害。據說當雅各被押到刑場時,控告他的假見證人看見他從容喜樂、滿有平安,大受感動,當場悔改信主。行刑官因此大為憤怒,最後將假見證人與雅各一同斬首殉道。 |
本名利未;跟從主後改名為「馬太」,意思是上帝的恩賜。
他本來是稅吏,在當時被百姓恨惡,認為馬太是猶太人,卻幫羅馬政府向本族人民抽取民脂民膏,是被厭惡的貪官污吏,和妓女罪人一般低下。有一天,馬太正在稅關工作,主耶穌經過,輕輕地對馬太招喚:「你跟從我來。」馬太當場放下一切,立刻跟從耶穌! 馬太富裕,有知識,頭腦精明。然而,跟隨耶穌後,變得謙卑順服。他宴請朋友們見主耶穌,當眾為耶穌做見證;引發文士和法利賽人譏諷、質疑:耶穌為何和罪人、稅吏坐在一起?主耶穌親自回答:「無病的人用不著醫生;有病的人才用得著。我來本不是召義人悔改,乃是召罪人悔改。」馬太被選為使徒之後,常和多馬被指派在一起傳道(當時使徒都是兩人一隊被打發出去)。 耶穌升天後,馬太繼續在猶太傳道九年。透過聖靈的啟示和感動寫成《馬太福音》。熟讀舊約的馬太,引經據典地見證耶穌就是先知預言中的那位彌賽亞,也傳講基督的復活。 為了耶穌的大使命,他往古實傳道,設立教會,帶領多人歸主。也前往一些異教國家,並在尼羅河上游、馬其頓、波斯和帕提亞等地區傳教,最後於主後六十年在帕瑟亞為主殉道。 |
又稱為「低土馬」,意思是「雙生子」,本性多疑,凡事講求實證。
多馬曾在耶穌要去使拉撒路復活時,表達他不相信耶穌能做這樣的事,而說:「我們也去和他(拉撒路)同死吧!」也曾對主發出疑問:「主阿!我們不知道您往那裏去,怎麼知道那條路呢﹖」耶穌用最重要的真理回答他:「我就是道路、真理、生命,若不藉著我,沒有人能到父那裏去。」 耶穌復活以後向十一個門徒顯現,多馬正好不在。門徒們對多馬做見證,多馬卻說:「我非看見他手上的釘痕,用指頭探入那釘痕,又用手探入他的肋旁,我總不信。」耶穌為多馬的緣故,再次向他顯現,並要他伸手探入耶穌的釘痕與肋旁。勸勉他:「伸過你的指頭來,摸我的手;伸出你的手來,探入我的肋旁。不要疑惑,總要信。」多馬大喊:「我的主!我的神!」自此以後, 多馬被主堅固,成為主的見證人。 多馬向東方人傳福音,在帕提亞一帶傳道,他的足跡遍及阿富汗、印度等地,被稱為「帕提亞使徒」和「印度使徒」。最後在印度殉道。 |
本名猶大,意思是「讚美者」,他的父親(或兄弟)名叫雅各;他不是賣耶穌的加略人猶大。猶大又名「達太」,意思是「智慧者」。
主在最後晚餐的桌上,對門徒說︰「愛我的必蒙我父愛他,我也要愛他,並且要向他顯現。」達太聽了以後問主說︰「主啊,為甚麼要向我們顯現,不向世人顯現呢?」他的意思是說︰「我是何等人?您竟揀選我,向我顯現,我真不配受您如此大愛和恩典!」主回答他︰「人若愛我,就必遵守我的道;我父也必愛他,並且我們要到他那裏去,與他同住。」主耶穌藉著達太的發問,再一次堅定祂的應許,讓一切愛祂,遵守祂道的人,享受主的愛和同在。 達太後來曾多次坐船遠行宣教,引領許多人信主。據說最後達太與另一使徒:奮銳黨的西門一同在黎巴嫩的貝魯特傳福音,惹怒當地的官長,因此被用利斧殺死,為主殉道。 |
腓力與安得烈、西門彼得等人同住在伯賽大。主耶穌在加利利遇見腓力,對他說:「來跟從我吧!」他就單純信靠跟從了耶穌,並且立刻去找朋友拿但業,告訴他自己遇見救世主了。後來也曾經有希臘人去見腓力,希望他能幫忙引見耶穌。
在五餅二魚的神蹟發生之前,耶穌曾試驗腓力:「我們從哪裡買餅叫這些人吃呢?」耶穌自己知道怎麼做,但腓力搞不清楚狀況的回答:「就是二十兩銀子(大約當時一個人兩百天的工資)也不夠在場的人吃飽。」腓力也曾求耶穌將上帝顯給他看,而被耶穌質問:「我與你們同在這樣長久,你還不認識我嗎?」可見腓力是性格務實,但當時信心比較不足的人。 腓力晚年時在弗呂家一帶傳揚主的救恩,許多人歸主。最後在弗呂家的希拉波立城被當地的祭司捉拿下監,幾天後為主殉道。 |
又被稱為「小雅各」,有別於西庇太的兒子、約翰的哥哥雅各。在聖經中被記載的事蹟很少,是一個默默跟隨主的門徒。
他的母親馬利亞是一位愛主、服事主、敬虔的婦女,她曾在十字架旁親眼看見耶穌斷氣的景象,又在復活的早晨,和抹大拉的馬利亞、撒羅米,一起帶著香膏要去膏耶穌的身體。她的敬虔愛主,對雅各的屬靈生命必定產生不小的影響力。母子二人同心跟隨主,是極美好的見證。 雅各默默跟隨主,也默默為主而死。雖然默默無聞,卻是主親自呼召、設立的十二使徒。雅各蒙主的教導,跟隨在主耶穌的身邊,奉主的揀選與差遣出去傳道。他曾近距離與主同出同入、一同生活,想來也領受了主所賜的能力和權柄。雅各在聖經中沒有記載,然而他親眼見證耶穌的在世與復活,默默跟隨主,也默默地為傳福音殉道,是美好的屬靈前輩。 |
原本是漁夫,西門彼得的弟弟。安德烈原本是施洗約翰的門徒,當施洗約翰告訴安德烈:「耶穌是神的羔羊!」他就立刻跟隨了耶穌。
安德烈最美的事奉是在領人歸主的熱誠上。他跟隨耶穌以後,第一件事就是去找哥哥彼得,將福音傳給他,並且帶著西門去見耶穌。聖經中曾三次提到安德烈領人歸主的見證,第一次是他帶哥哥彼得信主。第二次是他領一個小孩子,將五餅二魚帶到耶穌跟前,成就了5000人吃飽的神蹟。第三次是與腓力一起帶許多希臘人去見耶穌。他是一個深信基督,熱心傳耶穌的門徒。 安德烈傳福音的腳蹤曾到達小亞細亞、希臘等地,最後到達希臘的帕特利城。因為主與他同在,許多百姓都歸從了基督,但也因此遭到迫害。為了帕特利城的基督徒,安德烈自願赴難,被釘在X形十字架上為主殉道。 |
巴多羅買不是名字,是稱呼,意即「多羅買之子」。許多聖經學者查考後相信,巴多羅買就是主所選召的拿但業。
主耶穌第一次看見拿但業,就說︰「看哪!這是個真以色列人!他心裏是沒有詭詐的。」耶穌為甚麼給他這樣的讚許?因為拿但業和許多虔誠的猶太人一樣,常在無花果樹下讀經、默想。當拿但業聽到腓力告訴他:「拿撒勒人耶穌就是基督!」他嗤之以鼻:「拿撒勒還能出甚麼好的麼?」當耶穌讚許他時,他質疑:「你從哪裡知道我呢?」結果耶穌回答:「腓力還沒有招呼你,你在無花果樹底下,我就看見你了。」拿但業立刻降服,稱呼耶穌是上帝的兒子! 巴多羅買(拿但業)曾到印度、亞美尼亞等地傳道,並且把《馬太福音》翻譯成印度文。最後在亞美尼亞為主殉道。據說巴多羅買是被剝皮而死,因此在藝術作品中他常拿著一把剝皮刀。 以弗所書五8-9 從前你們是暗昧的,但如今在主裡面是光明的,行事為人就當像光明的子女。 光明所結的果子就是一切良善、公義、誠實。 |
西門在亞蘭文中是熱誠的意思,他對政治曾經非常熱中。奮銳黨在當時猶太社會的眾多黨派之中,是屬於激進的黨派,不惜以流血手段來推翻羅馬政府的轄制。可見得,他們和羅馬政府的稅吏也處於敵對狀態。然而,奇特的是,主耶穌在徹夜禱告後,揀選了稅吏馬太和奮銳黨的西門一起做祂的門徒。奮銳黨的西門和稅吏馬太成為主門徒後,同樣成為忠心愛主的門徒,同心追隨主,同心傳福音,弟兄同心,何等佳美。
西門被呼召跟隨主,做主門徒之後,他的生命整個被翻轉改變,從熱中政治解放的革命人士,轉變為愛主火熱、傳福音拯救靈魂,宣揚上帝國福音的使徒。他傳福音的足跡跨越亞、歐、非三洲。他先去埃及、利比亞、毛里塔尼亞等地,後轉赴不列顛(現在的英國),深入到未開化民族中間傳揚主的救恩。 據說,最後西門與達太一起在黎巴嫩的貝魯特殉道。達太被用利斧殺死,西門則是被鋸鋸死。 |